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0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8篇
综合类   57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Our level of understanding of peroxisome biogenesis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cellular organelles is rudimentary, yet the fragments of information available indicate that the targeting and import of peroxisomal proteins occur by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mechanisms. Genetic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a number of genes required for peroxisome assembly, but in most cases the functions of the gene products remain unknown. In vitro protein translocation systems have played a prominent role in unravelling the biochemistry of protein translocation into other organelles. This review considers some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establishing a bona fide peroxisomal import assay and discusses the findings which have emerged as a result of using such experimental systems.  相似文献   
82.
Summary Robust Huber type regression and testing of linear hypotheses are adapted to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arallel line and slope ratio assays. They are applied in the evaluation of results of several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compare and validate alternatives to animal experimentation based on embryo and cell cultures. Computational procedures necessary for the application of robust methods of analysis used the conversational statistical package ROBSYS. Special commands for the analysis of parallel line and slope ratio assays have been added to ROBSYS.  相似文献   
83.
在pH5.0-5.9的微酸性溶液中.铝(Al).乙二醇二乙醚二氨基四乙酸(EGTA)、邻苯三酚红(PR)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迅速反应,形成一蓝色配位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于615nm处。该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为Al(Ⅲ)∶EGTA∶PR∶CPB=1∶1∶3∶12,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9×10~4dm~3·mol~(-1)·cm~(-1).25cm~3溶液中,0-8μg含量范围内的Al(Ⅲ)遵守比尔定律,17种常见离子和5种阴离子不干扰Al(Ⅲ)的测定。  相似文献   
84.
本文研究了磁场对玉米产量及其穗粒形状的影响.实验发现5分钟磁处理为使玉米增产的最佳条件。而瞬间磁处理为使玉米增产的较佳条件。测量了磁场处理过的各组玉米种子及第一代玉米籽粒中的核酸含量.并对磁场处理使玉米增产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5.
用PCR-RFLP法对近年来从麻痹病人分离到的26株脊灰炎病毒(PV)作了型内分析研究。16株PV1的RFLP图式呈现多样性,毒株的图式可与Sabin1型疫苗株完全相同或不同,某些毒株亦可无电泳条带出现。7株PV2与3株PV3的RFLP图式则分别与疫苗株Sabin2型和3型完全相同。全面分析这些RFLP后,我们认为16株PV1为野毒株,而7株PV2及3株PV3则可能是疫苗相似株。鉴于近年来广西的麻痹病例仍主要由PV1所致。故此,加强突击普服OPV运动及作好分离毒株的型内分析已成为消灭脊灰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6.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用胶体金标记和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方法,建立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可以在15min内完成对HCG的定量检测,灵敏度可达25mIU/mL,线性范围25~10000mIU/mL.与人促黄体生成素(hLH)、人促甲状腺激素(hTSH)、人卵泡刺激素均无交叉反应,所建立的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能快速、灵敏、特异、准确地检测样品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及过程监控中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7.
回顾了过去的60年,我国在火试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方面取得的成就,其中以铅试金法的发展与应用为主要内容及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解决铂族元素的富集问题相继创立的有:铜铁镍试金法、锡试镍试金法、锡试金法、铜试金法、锑试金法和铋试金法等新的试金法进行综述。这些新试金法的建立大大丰富了火试金技术的内容,同时对贵金属的分析与贵金属地质标准物质的研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拟就铅试金法、镍锍试金和锑试金法、铋试金法在地质样品中测定贵金属和在贵金属地质标准物质的研制工作中的应用与地位进行综述,并对锡试金法、铜铁镍试金法和铜试金法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8.
首次以SO42--La2O3-TiO2为非均相催化剂,以水杨酸为原料,合成了水杨酸甲酯和乙酰水杨酸。考察了影响反应的条件,获得优化实验条件:n水杨酸:n甲醇为1:12,催化剂用量40 g/mol酸,反应5 h时,水杨酸甲酯的收率可达86%;n水杨酸:n乙酸酐为1:4,催化剂用量6 g/mol酸时,乙酰水杨酸的收率可达87%,同时催化剂回收再生容易,重复使用4次催化活性无明显降低,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89.
以生物纤维素、海藻酸和壳聚糖为原料,离子液体为溶剂,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了生物纤维素纤维、生物纤维素/海藻酸共混纤维和生物纤维素/壳聚糖共混纤维,研究了纤维的SEM形貌、红外光谱、力学性能、吸湿性、染色性能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纤维粗细均匀,且纵向表面光滑,无裂纹,截面近似为圆形;三种纤维的断裂强度在3.0 cN/dtex左右,接近棉纤维,比粘胶纤维好很多;三种纤维的吸湿性能均比较优异,远优于棉纤维,其中生物纤维素/海藻酸共混纤维的吸湿性最佳,其次是生物纤维素/壳聚糖共混纤维;生物纤维素/壳聚糖复合纤维的抗菌效果明显且抗菌持久性好,经过15次洗涤之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仍然大于90%,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90.
在自转向酸酸化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对实验所用酸液体系从增黏性能、破胶性能和转向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实验发现,残酸在80℃时黏度可达到1 128.2 mPa·s,具有良好的封堵增黏性能;5%的乙二醇可使残酸黏度降至2 mPa·s,破胶效果好。通过岩心流动实验分别对常规酸和自转向酸在地层中的反应流动进行模拟,绘制了水驱-酸化-水驱全压降曲线。单岩心流动实验表明,自转向酸对于较高渗透率岩心的处理效果优于常规酸液,而对于较低渗岩心改造效果不明显。双岩心流动实验发现,对于不同渗透率差异倍数的两块岩心,自转向酸对于其中的低渗岩心改造效果要好于常规酸,然而随着渗透率极差进一步增大,自转向酸增黏改造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